close

------
「簡而又簡,一切放下,八萬四千法門存乎一心。一心何者?一心覺也。為何而覺?因為不執著!」──摘自《開悟之前》P.153
------

呵!書中這一聲「不執著!」如此確實、簡單、嘹亮。像是賽程終點的標誌般就在眼前舞動,但又總是靠近不了。
在與朋友日常閒聊的過程中,當然免不了會聽聞許多不同階段不同範疇的人生煩惱。工作上不順利的無數可能,人際相處間的無數困難,和難以填滿的無數欲望及隨之而來的無數失望。我自己也常身陷無數困擾之中。但我喜歡練習向內觀察、辨別真偽、瞬間放下的過程。儘管經常失敗。

《開悟之前》──We just decided to (1).jpg


開悟之前》閱讀筆記|和親友談「不執著」

然而,和親友對談中,談起「不執著」大家都能理解,但最大的問題是幾乎無人當真──煩惱就在那,能放下早放下了,但就放不下咩!
然後我會試著解釋:或許,欸,「你的煩惱不是你的煩惱」。試著去討論這樣的可能性──事物是中性的,是容器。我們要就裝什麼感受進去是我們決定的,但我們經常讓情緒幫我們做了決定,是苦、樂、喜、惡,而我們沒發現,並誤以為那些感受皆為真實。
「然後呢?」對方常問。
「就觀察呀。觀察我們在容器裡注入什麼。有待解決的問題會一再出現,但煩惱是可以放下的。問題是事實,但隨著情緒淪陷卻不是事實,那是一種決定。」
「決定什麼?明天、下個月、明年,孩子貴的要死的學費還是要付,怎麼不煩?」
「可是,不煩也是要解決,覺得煩也是要解決,那為什麼一定要煩?我是說,覺得煩,對解決問題本身沒有幫助啊,不會比較有效率,方法也不會更好。」
「唉,你沒有小孩,你不懂啦。你難道能遇到什麼都不煩?」
談話到這裡,我通常只能傻笑。
當然我經常在煩,偶爾腦袋清明的時候不煩。若能都不煩,就不是「開悟之前」了。
但我不會去否認不用煩惱的可能性。雖然我有時做不到,或,常常做不到,但我會做得更好。或許有一天我能經常性的把事實和不自覺投射的感受分開,像拿著手術刀精細地分離腫瘤的外科醫生般。

──by 《開悟之前》閱讀筆記作者Bruce
《開悟之前》閱讀筆記 (2).jpg

 
arrow
arrow

    全佛文化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